李健健博士,科研助理教授,深圳市高层次人才(鹏城孔雀特聘C档)。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,获分子生物技术学哲学博士学位,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,获得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。长期从事表观遗传调控机理研究工作,先后解析了转录因子与非编码RNA调控功能与作用机制。利用多组学手段研究转录因子调控在植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变,揭示了转录因子调控位点的有限保守性和普遍存在的物种特异性。系统总结了参与X染色体剂量补偿的非编码RNA在性别偏向性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前景,并在模式生物果蝇中对相关的非编码RNA调控染色质的特点与机制进行了多组学深度剖析,揭示了性染色体剂量补偿RNA调控常染色体基因表达的功能和作用机制。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(2022, 2025), Genes & Diseases,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等期刊。
学习经历:
2014-2021,香港中文大学,分子生物技术学,博士
2011-2014,华中农业大学,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,硕士
2006-2010,武汉大学,生物学基地班,学士
工作经历:
2024-至今,深圳理工大学,科研助理教授
2023-2024,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,助理研究员
2021-2023,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,博士后
(科研成果)重大科技项目承担情况,代表性文章、成果转化情况:
代表性文章:
1.Li J†, Xu S†, Liu Z†, Yang L, Ming Z, Zhang R, Zhao W, Peng H, Quinn JJ, Wu M, Geng Y, Zhang Y, He J, Chen M, Li N, Shao NY, and Ma Q*. A noncanonical role ofroXRNAs in autosomal epigenetic repression.Nat. Commun.(2025). 16(1): 155.
2.Tu X†, Ren S†, Shen W†,Li J†, Li Y, Li C, Li Y, Zong Z, Xie W, Grierson D, Fei Z, Giovannoni J, Li P* and Zhong S*. Limited conservation in cross-species comparison of GLK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uggested wide-spread cistrome divergence.Nat.Commun.(2022).13(1):7632. (†并列一作)
3.Li J†, Ming Z†, Yang L†, Wang T, Liu G, and Ma Q*. Long noncoding RNAXIST: Mechanisms for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, roles in sex-biased diseases,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.Genes. Dis.(2022). 9(6):1478-1492.
4.Wang T,Li J, Wu M, Yang L, and Ma Q *. The Role of Long Non-coding RNAs in Human Imprinting Disorders: Prosp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.Front. Cell. Dev. Biol.(2021). 9:730014.
科研项目:
1.国家重点研发计划,青年科学家项目,人体微生物组非编码RNA功能元件的解析与改造合成的平台技术,2022-11至2027-10,400万元,在研,参与
2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,面上项目,iPS前体细胞智能动态捕获及分子标记物研究,2023-01至2026-12,54万元,在研,参与
利用功能基因组学手段(转录组,蛋白组,表观基因组等)系统解析非编码RNA表观调控机制,开发适用于非编码RNA功能研究的组学研究工具。